自1952年以来,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已经走过了六十多年的办学历程。几代教师辛勤耕耘,励精图治,奠定了“敬业文明”的建院风格;莘莘学子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形成了“自强攀登”的建院精神。今天,我们学院已成为在土木和建筑行业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历史城市与建筑修复工程、智能结构及其系统信息化、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等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等10个硕士点;建筑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2个工程硕士领域;岩土工程、结构工程2个省级重点学科;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市政工程实验中心、建筑学实验中心等3个实验中心,并设有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下设土木工程系、建筑系、市政工程系、工程管理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设有土木工程、建筑学、给水排水工程、工程管理、城乡规划、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36人,其中正高职称36人、副高职称64人。目前学院在编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60人,双聘院士1人。还有一批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应聘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目前,学院共有在读本科生2200余人(含留学生)、研究生800余人(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学院注重国内外学术交流,先后与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港台地区的十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常年派出教师和学生出国进修交流或开展科研合作,并经常邀请国内外和港台地区专家学者前来讲学。
学院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有特色的学科方向和多层次、多方位的科研布局,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近5年共承担纵、横向项目772项,科研经费到款累计超过1.6亿元。教师承担国家级项目 43 项,包括国家重大专项子项目2项、国家支撑计划项目1项。共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1项,发表三大检索收录论文421篇,出版教材和专著20部。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的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建成整体学科达到国内一流的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为发展目标,抓住机遇,探索创新,强化优势,突出特色,为科教兴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院领导:
名誉院长 顾金才 院士 院长 夏元友 全面负责学院行政工作,主管学科建设、人事及财务管理工作 书记 戴开富 全面负责学院党委工作。主管党务、宣传及工会工作 副院长 张季如 分管研究生教育,协管学科建设工作 冯仲仁 分管科技、人才队伍、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 谷倩 分管本科教学、专业评估、实验室建设和资料室建设管理工作 副书记 陈秋菊 分管行政、国有资产管理、办公自动化管理 田禾 分管学生工作
硕士生导师:
岩土工程 程 康、胡春林、李新平、申 翃、孙吉主、王协群、夏元友、谢全敏、张季如、祝文化、杨文东、胡 静、芮 瑞 结构工程 蔡江勇、陈应波、陈志华、戴绍斌、谷倩、 管昌生、黄斌、霍凯成、李保德、李书进、刘晖、龙炳煌、卢哲安、彭自强、瞿伟廉、饶云刚、任志刚、沈少波、申祖武、涂建维、柯杨、黄俊、李盛、马广阅、王国波、郅伦海、周焕廷、万红霞、汪声瑞、王佶、王小平、魏文晖、谢伟平、徐家云、杨志勇、张光辉、吉柏锋、周强、朱立冬、朱乃龙、 陈波、田水、范小春、张明远、李顺国、王雪亮、叶家军、彭文滔、 谭冬梅、蒲武川、 汪大海、刘嘉 市政工程 姜应和、金建华、李孟、袁志宇、张少辉、桑稳姣、刘小英、李宝霞、张倩 、张翔凌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文远高、周军莉、林尧林、杨薇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胡春林、黄斌、李新平、瞿伟廉、魏文晖、徐家云、谢全敏、张光辉、周强 陈波 桥梁与隧道工程 冯仲仁、姜增国、连岳泉、刘沐宇、张开鹏、康俊涛、熊红霞、王雄江、卢志芳、范剑泽、丁庆军 、王頠 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 方俊、黄明知、李红兵、李蕾、唐祥忠、王军武、胡韫频、王乾坤、余峰、陈伟、李英攀、黄学军、罗时朋 建筑历史与理论 赵彬、张奕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常健、陈铭、王晓、陈李波、赵彬、李传成、张奕、田燕、刘炜 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陈铭
点击查看武汉理工大学2016年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考研信息考研资料汇总了解更多最新考研信息!